首页 > 时政 > 文字头条 正文

以新气象新担当开创新时代全区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21期 作者:本刊评论员 发布时间: 2023-12-01 | 打印 | 字号:TT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从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科学回答了事关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开创新时代全区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就是传承中华文明。从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可以感知西北地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中,可以窥见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宁夏古长城遗址中,可以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魄;从六盘山、单家集革命遗址浓郁的革命气息中,可以遥想当年风展红旗如画的峥嵘岁月。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完善文物管理机制,防范文物安全风险,守护好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研究阐释文物,就是解读文化密码。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充分研究阐释文物与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学术基础。要加强文物研究阐释,深化文明探源,挖掘文化价值,传承红色文化,用好文物蕴含的“精神富矿”,传承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引导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活化利用文物,是增强文化认同、凝聚发展力量的重要方式。文物是人类留下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财富,要提炼、展示其背后的精神标识以及其中具有的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要在严格保护的同时,加强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文物及其文化内涵的“存在感”。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推进文物活态展示,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文物合作交流,让宁夏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做好文物工作的重要保障。文物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是实证中华文明史和服务新时代社会发展及公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要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夯实文物工作基础支撑,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能力和活力。要充实保护力量,广泛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宁夏文物事业发展质效,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共同守护和发展好这份有生命、有温度、有记忆的文化事业,让古老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发扬光大,让中华文明在时代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中绽放新的光彩,不断激发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加油助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石 雷)


>>><<<
【作者】:本刊评论员
【来源】:《共产党人》第21期